日期:22-04-14 时间:05:06 来源: 进口杀菌搪瓷钢板
搪瓷的曾经-搪瓷盆
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用过的搪瓷盆吗,洗脸用它,盛饭盛菜用它,喝水也用它......磕坏了也不怕,大街上总会时不时的有一些扛着小板凳大声吆喝的修盆大爷来帮忙(当然是要给钱的)。
国内搪瓷厂最早用的是喷花工艺,为的是将图案更好地附在搪瓷表面,后来因为生产效率和健康考量,贴花逐渐取代了喷花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搪瓷供不应求,价格不菲,因而担当起奖品与礼品的重任,诞生出带“奖”字的白色搪瓷茶缸大红鲤鱼的搪瓷脸盆,和印着鸳鸯双喜的搪瓷痰盂,此外还有一种淡黄色带盖搪瓷缸,被专门用来放猪油,没有南北差异,全国上下为何能如此统一,至今都是一个迷。从南到北、从东到西的中国家庭都有一只这样的浅黄色搪瓷深盆,描绘着牡丹图案,通常都用来盛放白汪汪的猪油。过年时,也用来盛放油炸丸子、炒浇头等。得益于国画家穆益林的设计,搪瓷开始变得花团锦簇,经典的图案如芙蓉鸳鸯、万紫千红和花好月圆成为一代 80 后的集体记忆,建构出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。当时搪瓷已经完美融入大众生活,并扮演起各式角色。搪瓷奖杯再加上一套由两个痰盂、两个脸盆和两个杯子组成的婚嫁用品,成为一代人对“光荣”的理解和诠释。
搪瓷盆的用处很多,盛水、养鱼、种花,在生活中必不可少。上世纪九十年代入学的大学生,大都还享受过统一配发搪瓷脸盆、大饭缸的经历。这也是老搪瓷的最后曙光,不久后,不锈钢与塑料制品开始占据了市场的主流。与搪瓷相比,这两种材质耐久性更好,价格也更低廉,迅速受到人们的喜爱。渐渐的,各地国营搪瓷厂陆续停产,家里的洗菜盆也由搪瓷花碗变为了彩色塑料,在不言中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终结。搪瓷不是没有挣扎过,在国潮正式复兴之前,购物网站率先开始售卖复刻老式搪瓷杯,特意做旧之后露出了点点黑;北京前门商业街的布鞋、搪瓷杯、帆布包,也成为店主进货必备三件套,却没能真正火起来。带着时代印记的中国特色搪瓷,好像已经离人们的生活很远了。年轻人除了偶尔在父辈家里还能看见存货,似乎早已将中式搪瓷制品抛之脑后。几十年前短暂的热潮之后,搪瓷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,人们把搪瓷打上了过时的标签,带着这种挥之不去的刻板印象,现在的淘宝卖家也只得小心翼翼用“铸铁珐琅”标榜进口搪瓷餐具的高级。
搪瓷曾经离我们那么近,现在又离我们那么远,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必需品,现在是标榜进口的只有少数人才能用得起的高级品.......
上海益荣金属材料有限公司
沪ICP备2021023942号-2
点击此处复制微信: 18964509875
点击此处复制微信: 13917996526
点击此处复制微信: 18917698969
点击此处拨打电话:18964509875
点击此处拨打电话:13917996526
点击此处拨打电话:18917698969